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早鸟注册倒计时2天!CCAC 2024特邀报告公布

来源: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发布时间:2024-07-07

第四届中国情感计算大会(The Four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Affective Computing, CCAC 2024)将于2024年7月19日至7月21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大会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主办,江西财经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承办。

本次会议以“让大模型更懂情感”为主题,将深入探讨大模型时代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计算的理论和技术最新进展。大会由国防科技大学贾焰教授、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施水才教授和江西财经大学校长邓辉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华南理工大学蔡毅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童教授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

大会组委会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勇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吕宝粮教授、清华大学黄民烈教授三位国际知名学者做特邀报告,内容涵盖生成式大模型的安全性挑战及解决方案、情感智能与情感脑机接口的现状与挑战、以及大语言模型在社交类任务中的研究与应用。期待您的积极参与,与我们一同探索情感计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

会议网址:http://sim.jxufe.cn/ccac

会议注册网址:https://www.cipsc.org.cn/Learn/index.aspx?itemid=4009(点击阅读原文)

特邀报告一

图片5.jpg

张勇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题目:大模型安全可信应用探索与实践

报告摘要:生成式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虚假信息、偏见问题、隐私泄露、伦理挑战等诸多潜在安全风险,也加剧了社会对大模型潜在威胁的担忧。大模型的安全性已成为公众和专业人士广泛关注的重点议题。在本次报告中,我将分享团队在推动大模型安全可信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具体而言,首先从逻辑可信、事实可信、价值可信三个维度,深入剖析大模型所面临的安全难题,进而介绍围绕这三大领域的大模型安全诊断与修复工作的具体实践,最后结合以上实践经验,展望大模型安全可信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人简介:张勇东,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2021 年),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018 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5年)。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9 年),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22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排名第一,2018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五,2016 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排名第一,2014 年)。研究成果大规模应用于国家网络空间内容安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担任《中国通信》副主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特邀报告二

图片6.jpg

吕宝粮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情感智能与情感脑机接口:现状与挑战

报告摘要:如果把人类的智能看成是智商和情商的有机结合,那么情感智能将是未来通用人工智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智能研究的目标是如何让机器具有识别、理解、表达和模拟人类情感的能力。而情感脑机接口是一种对人的情绪进行识别和调控的人机交互系统,是目前实现情感智能的重要途径。本报告介绍情感智能和情感脑机接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们在脑电大模型和基于多模态情感脑机接口的抑郁症客观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情感智能和情感脑机接口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报告人简介:吕宝粮,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二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广慈教授、上海零维一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1994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IEEE Trans. Affective Computing和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编委。荣获2018 IEEE Trans. Autonomous Mental Development最佳论文奖、2020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 IEEE Trans. Affective Computing最佳论文奖和2022亚太神经网络学会杰出成就奖,入选爱思唯尔2020、2022、2022和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仿脑计算理论与模型、深度学习、情感智能和情感脑机接口。

特邀报告三

图片7.png

黄民烈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社交智能与大语言模型

报告摘要:大语言模型在代码、推理、问答、数学解题等任务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社交类任务中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在大模型如何理解情感、信念、思维、社交规范等方面。本报告将探索大语言模型如何进行情商测试(emotional intelligence)、机器心智理论测试(machine theory of mind),以及社交能力掌握上的研究,如情绪化表达(emotional chatting)、共情表达(empathy generation)、情绪支持(emotional support)、心理疏导(counseling)等。

报告人简介:黄民烈,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国家杰青。长期从事大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谷歌引用20000次,8次获得国际顶级会议最佳论文或提名奖(ACL、IJCAI、SIGDIAL等)。连续多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AI 2000全球最有影响力AI学者榜单。曾获得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文信息学会汉王青年创新奖等。研发多个对话大模型,包括EVA、心理大模型Emohaa、CharacterGL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