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大会回顾

来源: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发布时间:2022-04-02

 

     2021年7月10-11日,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大会(First Chinese Conference on Affective Computing, CCAC 2021)暨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筹)工作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主办,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筹)协办、清华大学承办。大会由大连理工大学林鸿飞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刘兵教授担任大会共同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徐睿峰教授、清华大学贾珈长聘副教授担任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清华大学黄民烈长聘副教授担任组织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魏忠钰副教授担任宣传主席,国际关系学院李斌阳副教授担任赞助主席。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40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7月11日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大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大会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徐睿峰教授主持。大会共同主席林鸿飞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进行致辞。他介绍了会议整体的筹备和参会情况,对各位代表齐聚北京表示欢迎,并对大会赞助商表示感谢。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学会名誉理事长李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情感计算后继有人,值得高兴。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脑科学、生物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出现相互启发、深入交叉融合的趋势。今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成立了情感计算专委会,创办了中国情感计算大会,为相关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希望通过这次大会,大家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深入交流。学会原副理事长、欧洲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孙茂松教授代表承办方清华大学欢迎大家参加本次会议。他表示,情感是人类的高级认知和表达,在多个领域都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他期待早日看到更多可以实用的情感计算系统。最后,他代表清华大学预祝此次大会圆满成功。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乐研究员代表学会致辞,他表示学会高度关心和支持情感计算专委会(筹)的发展,希望专委会做好各方面工作,促进领域内专家学者的合作和交通。情感计算专委会(筹)主任秦兵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专委会的发展情况和组织情况,她鼓励更多学者加入专委会,以及组织更多的专业组和工作组,共同做好一个有情感、有温度、学科有交叉的专委会。她特别感谢了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对本次大会的支持。学会副理事长、拓尔思信息技术公司施水才总裁也出席了开幕式。

 

大会会场

开幕式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傅小兰研究员首先带来了题为《情感计算与心理学》的特邀报告。傅老师在报告中指出,情感计算通过计算科学与心理科学的结合,研究人与人交互、人与计算机交互过程中的情感特点,不断深化对人的情感状态和机制的理解,进而提高计算机感知和理解人的情感和意图并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情感计算领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学对人的情感研究取得新进展。她的报告首先对心理学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指出心理学通过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心智和行为,实现对行为的理解、预测和改善,在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进而介绍了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三大因素,包括个性心理、动力系统和心理过程,以及团队在微表情识别方法的一系列研究工作。最后,傅老师总结了心理学发展过程的突出特点,展望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傅小兰老师报告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刘兵教授带来了题为《Some Reflections on Sentiment Analysis and Affective Computing》的特邀报告。刘老师在2004年首次提出了情感分析这个任务,并在学术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本次报告中,他首先给出了情感分析和情绪分析的任务设定。随之,提出了研究领域内的几个难题:首先,数据集合匮乏,真实的识别准确率有限。其次,对话的情绪智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相关的研究刚刚起步。第三,当前的情感计算研究没有考虑结合认知模型,研究无法真实探知人类情感生成机制。针对这几个难题,刘老师在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刘兵老师线上报告

 

中科院自动化所陶建华研究员带来了题为《多模态情感计算的现状与挑战》的特邀报告。陶老师在报告中首先指出,情感是通过多种模态的形式进行表达,而多模态情感识别是通过人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来识别和预测情感。接着,介绍了基于文本,视频和音频信号的多模态情感特征表示方法,并综述了一系列多模态情感识别的方法。报告侧重介绍了不同的多模态融合策略,包括特征层融合、模型层融合和决策层融合等,以及不同的模态融合机制。最后,陶老师介绍了一些实际应用领域的多模态情感计算的系统,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陶建华老师报告

 

下午复旦大学魏忠钰老师、昆明理工大学相艳老师主持了六位青年科学家报告。第一个报告来清华大学黄民烈副教授在《对话系统中的情绪智能》报告中介绍了在对话系统中融入情绪表达和共情表达的研究,并进一步进行情绪疏导的相关工作,探索了利用对话系统进行心理咨询的可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琴教授在《交互情境下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报告中介绍了交互情境下融合文本、声音、表情、肢体工作等多模态信息进行情感识别的相关工作,着重介绍了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多模态融合框架以及缺失模态预测的半监督情感识别框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朱廷劭研究员在《基于行为建模的情感计算》报告中聚焦基于行为大数据的生态化识别技术,内容覆盖基于古文的心理语义分析、基于社会媒体数据的疫情下社会心态分析、基于行为数据的心理识别和面向社会媒体的在线自杀主动预防等多个问题。

 

黄民烈老师报告

 

金琴老师报告

 

朱廷劭老师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夏睿教授在《属性级情感分析研究新进展》报告中,介绍了属性级情感分析的研究现状和不同的子任务,并从隐式属性/观点分析、跨领域属性级情感分析、多模态属性级情感分析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最近研究进展。南开大学杨巨峰教授在《开放环境跨模态情感计算的一些探索》报告中分析了开放环境下图像情感计算所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图像情感计算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课题组在复合场景下跨模态情感计算方面的探索性工作。最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吴志勇副研究员在《面向智能交互的可控情感语音合成》的报告中聚焦语音信号中的说话人、风格、情感、重音、语气等副语言信息的分析和建模,并展示了语音情绪识别、语音重音检测、可控情感语音合成、重音语音合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夏睿老师报告

 

杨巨峰老师报告

 

吴志勇老师报告

本次大会得到了多家企业的大力支持。大会现场专委会主任秦兵教授为白金赞助商拓尔思、百度网讯、新浪网代表颁发感谢牌,大会共同主席林鸿飞教授为金牌赞助商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科大讯飞以及铜牌赞助商云孚科技代表颁发感谢牌。

秦兵教授为拓尔思、百度网讯、新浪网代表颁发感谢牌

 

 

林鸿飞教授为微热点、科大讯飞、云孚代表颁发感谢牌

 

大会的闭幕式由徐睿峰教授主持,苏州大学王中卿老师代表第二届情感计算大会承办方苏大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介绍了承办方的基本情况,并热情邀请各位代表参与CACC 2022。最后,秦兵老师代表专委会宣布大会圆满结束,期待大家2022年在苏州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