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办公室主任肖千慧;汉字字形信息专委会主任、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方正字库总经理张建国;专委会副主任、北京汉仪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OO马忆原;专委会副主任单位代表、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所长郑雪梨,副所长胡丹;专委会秘书长、方正字库副总经理黄学钧,以及中文文字信息及设计领域的专业从业者、研究者、字体厂商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字体设计爱好者共同参加了这场学术盛会。
会上,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办公室主任肖千慧致辞。她表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核心,计算机中文字体是汉字书写文明在信息化时代的全新表现形式,是中国人进行信息沟通、情感传递、文化表达的必要载体,也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产品。希望字形专委会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推动中文字形信息学科的发展,满足社会各领域的用字需求,传递汉字之美,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本次研讨会的演讲环节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善春,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字库事业部设计总监邢志超,方正字库高级字体设计师郭毓海,汉仪字库西文字体设计师廖晓倩,吉林省四平市书画院院长杨子实,昊格汉字高定设计总监张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陈楠,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刘钊,英国雷丁大学字体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陈月等9位专业嘉宾先后发表了精彩演讲,分享了他们对于字体设计、前沿技术、字库行业发展以及汉字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探讨内容囊括了学术、应用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了我国字体行业现状与发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场字体盛会的干货内容吧~
演讲回顾
孙善春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演讲主题
《书法字体的体和用
——也谈现时字体行业的生态与问题》
书法字体是传统书法和现代字体设计的一大结合,是活化传统、让书法活在现代的重要方法。如何让书法字体延续传统书法的“体”和“用”,将传统与现代更好地结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演讲基于演讲者的哲学观点,深入挖掘古典书法传统内在的“体用”的概念,分析当前多个行业存在的用字问题,提出要文化地解决文化问题,通过教育改变观念,让书法字体的设计和使用更加贴合书法和文化的本体意识,更加“得体”。
邢志超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字库事业部设计总监
演讲主题
《似曾相识若初见续集
——浅谈古早字体的设计灵感》
近年来,复古风潮逐渐崛起,复古字体已然成为设计师们汲取灵感的重要源泉。民国时期的招牌字体别具醒目独特之魅力,其中蕴含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从民国老照片中获取灵感,融和当代的设计规则和审美,华光民国黑这款全新的复古字体由此诞生。
本演讲延续演讲者两年前在学会演讲中所用的主题《似曾相识若初见》,分享了从老照片中收集古早字体,对这些具有特点的古早字体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找到创作灵感,由此延展设计出新字库的完整过程;同时也为广大设计师在古早字体中寻找、选择与再创造提供启发。
郭毓海
方正字库高级字体设计师
演讲主题
《以“线”成字》
一个图形如何被认定为字形?是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却涉及文字基本形态何以如是的问题。本演讲从视觉的光学原理、低费效比原则、文字作为系统化视觉符号对形式统一的内在要求三个维度综合考量,提出了文字二维化和文字基本构形元素“线化”有其必然性的观点。
“线化”是基于基本物理事实和普遍规律推演所得,是文字字形的基础属性之一,普遍体现于世界各主要语种文字。“线化”在汉字发展的脉络中或显或隐,有着种种具体样态,裘锡圭所谓“线条化”即为显性的“线化”,而所谓“笔画化”,并不是对“线化”的消弥,而是绵里裹铁,“线化”仍隐伏于其内。在求新立异的字体设计实践中,点线面的具体形态之于构形元素的辩证关系容易被忽略,从而使设计大方向出现偏差。坚持“线化”观念,应列为字体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廖晓倩
汉仪字库西文字体设计师
演讲主题
《东西方书写的碰撞
——兼论汉仪的全球语种设计尝试》
西文书法有着非常偏向工艺美术的特质以及丰富的书写工具材料,长久以来对于这些工具与材料的尝试给西文书法带来了绮丽多彩的面貌。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们开阔思路,将这种对于工具和材料的试验精神引入中文书写,会带来何种有趣的化学反应呢?
本演讲以东西方书写的碰撞为切入点,分享种类丰富的西文书法字体及其创作工具和材料,并展示了汉仪字库在多语种设计中的思路总结以及初步成果。
杨子实
吉林省四平市书画院院长
演讲主题
《手写字库的章法呈现》
“章法”是指整幅书法作品的格式,包括字与字、行与行、条块之间的关系处理,总体视觉效果的表现,以及题款、印章位置的安排等。现代字库技术对章法的呈现构成了一定的制约,主要因为字库要求字符大小相等、轻重均匀,并且一字一码。
为了最大程度呈现书法的章法,本演讲提出了一些设想:首先,可以通过调整字符的大小、轻重和高低变化来增加章法的表现力;其次,可以适度改变字符间距和编码方式,以增加排列变化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最后,探索单字末笔回笔方向的变化和标点符号的配合或许也是呈现章法的重要手段。
张昊
昊格汉字高定设计总监
演讲主题
《传情达意:儿童与汉字高定》
儿童通过阅读来认知世界,既学习知识,又促进审美。近年来,我国儿童图画书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针对其文字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并不充分。本演讲以《传情达意:儿童图画书文字设计思与行》(发表于《装饰》杂志2023年02期)一文为基础,围绕儿童特点与需求,从出版与设计实践出发,兼顾品牌思考,将儿童图画书中的文字设计分为书名、图形文字、内文等类型,解读其作用之异同,提出“传情达意”的设计主张。倡导在针对儿童的文字设计中,情感及审美感受与信息传递效率同样需要重视,并以儿童图画书与品牌中的汉字高定为例进行赏析。
陈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演讲主题
《古文字叙事性设计思维》
叙事指讲述记录故事情节或事件过程,是图像学与文学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语言、声音、符号等媒介以恰当的形式再现特定事件,是形成日常经验的重要途径。叙事学于1969年被首次提出,20世纪中后期,叙事性设计在后现代设计语境中出现,从建筑设计逐渐发展至整个设计领域。小篆以前的汉字为汉字的古文字,由于象形与会意具有天然的叙事性优势。由于汉字是世界文字发展中唯一不间断传承至今的文字体系,它的这一优势与实践应用就显得更为突出且弥足珍贵。
本演讲从分析上述理论概念入手,从3个方面探讨汉字古文字设计中叙事性设计的相关问题:1、文字构形中的叙事性设计智慧,以及针对文化推广与传播的叙事性设计问题;2、通过叙事设计讲述历史、事件、故事等,在使用情境、使用行为中激发消费者、使用者的情感联想,将其带入到叙事描绘的语境之中;3、通过开放的设计形式,使用户参与交互而形成新的设计叙事。
刘钊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陈月
英国雷丁大学字体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演讲主题
《甲骨文绘本中的文字设计》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绘本》是一套给幼儿园高年级到小学阶段儿童的汉字启蒙绘本。丛书从古老而鲜活的甲骨文入手,讲解字形与字义的内在联系,并结合文字释义展示其应用场景,引导孩子从根源上认识汉字,养成汉字思维,开启趣味汉字启蒙。丛书由古文字专家、中央美院字体专家团队、绘本创作工作室历时三年精心打造,由刘钊工作室负责整体装帧设计。本演讲介绍了在甲骨文绘本项目中在文献和艺术创作中如何进行甲骨文字体设计和书籍设计,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案。
学术研讨会结束后,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字形信息专业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召开,汉字字形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建国主持了工作会议。会议上,各位委员针对如何规范使用汉字,推动汉字非遗文化传承,加大汉字美学普及,重视传统书法文化传承,挖掘文字设计新形态,将汉字与现代生活进行链接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并对未来的工作做出了规划与展望。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字形信息专业委员会希望通过每年的学术研讨会及工作会议,加深行业交流、分享成果,启迪新思路,研讨新方法,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委员会也呼吁更多关注汉字、关注字体的专家学者加入,共同为推动中文字形信息学科的发展助力。